雖然與發達國家相比,我國高檔數控機床生產技術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,但隨著國家的進一步重視和我國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,數控折彎機差距會越來越小,最終超越發達國家數控機床的技術水平。從而提高我國裝備制造業在世界上的地位,我國的國防事業和國民經濟發展也會有進一步的提高。 從國外進口的高檔機床,其穩定性和可靠性較好,使用過程中,精度一二十年可以保持不變,很少出現問題。我國自主生產的高檔數控機床,精度和速度都能達到技術指標要求,但對于更為核心的技術指標,如數控機床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則表現較差,無法與國外產品相比。
機床作為制造業的母機,穩定性和可靠性對制造精度有重要影響,這就需要我們的研究工作者在基礎理論方面進行深一步的研究,從更深的層面解決技術難題,早日提高國產高檔數控機床的生產質量。2011年,由濟南二機床集團承擔的兩個國家重大專項課題“高速龍門五軸加工中心”和“雙擺角數控萬能銑頭”通過國家驗收。大型高速龍門五軸加工中心主要用于各種不銹鋼、鋁合金等復雜零件的高速精加工,是航空航天等領域急需的高檔裝備,多年來市場一直被進口產品占據主導地位。而雙擺角數控萬能銑頭是五軸聯動數控機床的核心功能部件。項目驗收組的專家們一致認為,這兩項重大技術專項裝備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。
數控折彎機技術參數表 |
工作臺長度 (mm) Length of work table (mm) |
立柱間距 (mm) Distance between column (mm) |
喉口深度 (mm) Throat depth (mm) |
滑塊行程 (mm) Slide stroke (mm) |
最大開啟高度 (mm) Max height from platform to slide block (mm) |
主電機功率 (KW) Main motor power (KW) |
外形尺寸 長×寬×高 (mm) Outline dimensions (length×width×high) (mm) |
2200 |
1800 |
220 |
100 |
330 |
4 |
2500×1200×2050 |
2500 |
2000 |
220 |
100 |
330 |
4 |
2800×1200×2050 |
2500 |
2000 |
250 |
120 |
385 |
5.5 |
2800×1300×2250 |
3200 |
2600 |
250 |
120 |
385 |
5.5 |
3500×1300×2250 |
3200 |
2600 |
320 |
150 |
420 |
7.5 |
3600×1500×2500 |
4000 |
3300 |
450 |
150 |
420 |
7.5 |
4300×1550×2600 |
2500 |
2000 |
320 |
150 |
430 |
7.5 |
2800×1500×2500 |
3200 |
2600 |
320 |
150 |
430 |
7.5 |
3600×1500×2500 |
4000 |
3300 |
450 |
150 |
430 |
7.5 |
4300×1550×2600 |
3200 |
2600 |
320 |
200 |
470 |
11 |
3600×1650×2800 |
4000 |
3100 |
320 |
200 |
470 |
11 |
4300×1650×2800 |
5000 |
4000 |
320 |
200 |
470 |
11 |
5300×1700×2900 |
6000 |
4800 |
320 |
200 |
470 |
11 |
6300×1800×3000 |
3200 |
2600 |
350 |
200 |
480 |
15 |
3600×1800×2900 |
4000 |
3100 |
350 |
200 |
480 |
15 |
4300×1800×2900 |
5000 |
4000 |
350 |
200 |
480 |
15 |
5300×2000×3020 |
6000 |
4800 |
350 |
200 |
480 |
15 |
6300×2150×3020 |
4000 |
3100 |
400 |
250 |
540 |
15 |
4300×1800×2950 |
5000 |
4000 |
400 |
250 |
540 |
15 |
5300×1900×3200 |
6000 |
4800 |
400 |
250 |
540 |
15 |
6300×1900×3350 |
4000 |
3100 |
400 |
250 |
580 |
22 |
4300×2000×3300 |
5000 |
4000 |
400 |
260 |
580 |
22 |
5300×2200×3400 |
6000 |
4800 |
400 |
260 |
580 |
22 |
6300×2300×4300 |
4000 |
3100 |
400 |
320 |
580 |
30 |
4300×2500×3500 |
5000 |
4000 |
400 |
320 |
580 |
30 |
5300×2500×3800 |
6000 |
4800 |
400 |
320 |
580 |
30 |
6300×2500×4800 |
4000 |
3100 |
400 |
320 |
600 |
37 |
4300×2700×4500 |
5000 |
4000 |
400 |
320 |
600 |
37 |
5300×2700×4700 |
6000 |
4800 |
400 |
320 |
600 |
37 |
6300×2700×5000 |
采用自由彎曲時,彎曲半徑為凹模開口距的0.156倍。在自由彎曲過程中,凹模開口距應是金屬材料厚度的8倍。例如,使用1/2英寸(0.0127米)的開口距成形16 gauge低碳鋼時,零件的彎曲半徑約0.078英寸。若彎曲半徑差不多小到材料厚度,須進行有底凹模成形。不過,有底凹模成形所需的壓力比自由彎曲大4倍左右。如果彎曲半徑小于材料厚度,須采用前端圓角半徑小于材料厚度的凸模,并求助于壓印彎曲法。這樣,就需要10倍于自由彎曲的壓力.就自由彎曲而言,凸模和凹模按85°或小于85°加工(小點兒為好)。采用這組模具時,注意凸模與凹模在沖程底端的空隙,以及足以補償回彈而使材料保持90°左右的過度彎曲。
通常,自由彎曲模在新折彎機上產生的回彈角≤2°,彎曲半徑等于凹模開口距的0.156 倍。
對于有底凹模彎曲,模具角度一般為86 ~ 90°。在行程的底端,凸凹模之間應有一個略大于材料厚度的間隙。成形角度得以改善,因為有底凹模彎曲的噸數較大(約為自由彎曲的4倍),減小了彎曲半徑范圍內通常引起回彈的應力。壓印彎曲與有底凹模彎曲相同,只不過把凸模的前端加工成了需要的彎曲半徑,而且沖程底端的凸凹模間隙小于材料厚度。
由于施加足夠的壓力(大約是自由彎曲的10倍)迫使凸模前端接觸材料,基本上避免了回彈。為了選擇最低的噸數規格,最好為大于材料厚度的彎曲半徑作打算,并盡可能地采用自由彎曲法。彎曲半徑較大時,常常不影響成件的質量及其今后的使用。